内涵与联系:胡杨精神与扎根边疆教育事业
DOI:
https://doi.org/10.63944/vdhmxNHE2关键词:
胡杨精神;边疆教育事业;奉献坚守;人才培养摘要
本研究基于边疆地区在国家战略中维护领土完整、促进民族融合、保障国防安全的关键地位,及其教育发展对区域稳定繁荣的核心作用,深入阐释胡杨精神坚韧不拔、奉献坚守、适应环境的核心内涵,并系统分析边疆教育事业在资源匮乏、多元文化复杂性、教育观念滞后及人才流失等方面面临的严峻挑战。研究发现,胡杨精神为边疆教育工作者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激励其坚守岗位、克服困难、创新实践(如开发民族特色课程、应用远程教育),在培养本土人才、传承民族文化、促进民族团结以及服务边疆社会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研究强调,弘扬胡杨精神对于凝聚教育力量、稳定教育队伍、推动边疆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的积极影响和价值,并提出了加强宣传教育、改善教师待遇与发展环境、建立激励机制、促进边疆与内地教育交流合作等更具边疆针对性的实践策略,旨在为边疆教育的进步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指导。
参考文献
[1] 龙容, 肖涛. “用胡杨精神育人”的德性伦理教育探析[J]. 塔里木大学学报, 2019, 31(4): 107-113.
[2] 贾宝全, 慈龙骏. 新疆生态用水量的初步估算[J]. 生态学报, 2000, 20(2): 243-250.
[3] 王芳, 梁瑞驹, 杨小柳等. 中国西北地区生态需水研究(1)——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需水理论分析[J]. 自然资源学报, 2002, 17(1): 1-8.
[4] 李正元, 张爱龙. 以胡杨精神育人为兴疆固边服务[J]. 中国高等教育, 2009(10): 47-48+56.
[5] 成丽宁, 胡晰月, 郭峰等. 教育强国背景下民族地区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困境与进路[J]. 民族教育研究, 2024, 35(5): 1-8.
[6] 杜发春. 边境贸易与边疆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J]. 民族研究, 2000(1): 61-68+111-112.
[7] 周瑞云. 边疆少数民族地区高校民族团结教育的社会工作介入[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0(13): 53-55.
[8] 王 才 道 . 胡 杨 精 神 的 边 疆 建 设 价 值 探 析 [J]. 领 导 科 学 论 坛 , 2023(3): 132-135. DOI:10.19299/j.cnki.42-1837/C.2023.03.027.
[9] 李同玺, 马玉霜, 刘雨涵, 等. 将胡杨精神融入实践育人的价值和意义研究[J]. 科学咨询(科技·管理), 2024(8): 104-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