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与思政教育的融合机制研究——基于壮族香火球研学的小学课程创新实践
DOI:
https://doi.org/10.63944/85sd7762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香火球;思政教育;研学实践摘要
本研究以南晓镇中心学校为实践案例,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香火球文化融入小学思政教育的创新路径。通过构建“课程—活动—环境—师资—研学”五维同构的运作框架,开发分层递进的校本教材与研学任务,形成“文化认知→技能习得→价值内化”的育人模式。实践表明,该模式显著提升了学生的文化认同感与工匠精神,同时增强了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研究为非遗文化与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经验,并指出未来需进一步优化评价体系与数字化传承手段,以实现传统文化在新时代教育中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潘淑兰, 王晓倩. 研学旅行概论[M]. 武汉: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22: 1-4. [2] 陶行知. 生活即教育[M]. 武汉: 长江文艺出版社, 2021: 193-218. [3] 汪继红. 辨证彰显思政理论课的学术性与接地气[J]. 企业与教育, 2021(2): 137-138.
[4] 丁道. 中职思政课堂讲好中国故事的探索与实践[J]. 中国培训, 2023(05): 82-84.
[5] Gustafsson, J. A. Curriculum Development Based on Constructivism Learning Theory[J]. Jurnal de Ros Mandalika (NAVY), 2021, 1(3): 171-179.
[6] Abdalla, H., & Moussa, A. Culturally Responsive Teaching: Navigating Models and Implementing Effective Strategies[J]. Acta Pedagogia Asiana Review, 2024, 3(2): 91-100.
[7] 高文谦. 发挥美育在课程思政建设中的作用——以"互联网+非遗"新媒体设计课程创新实践为例[J].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2021, 33 (04).
[8] 冯帅. 课程思政融入中药鉴定学教学的研究与实践[C]//高等学校中药学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研讨会暨第三届青年教师发展论坛论文集. 济南: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9: 7-8.
[9] 米亚舒, 耿延敏. 文化自信自强视域下中小学体育思政课程弘扬中华体育精神的时代价值和实践路径[J]. 中国知网, 2023: 335-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