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科普研学课程研发实践
DOI:
https://doi.org/10.63944/3m1mkk24关键词:
《科普法》;科学普及;课程开发;素质教育;研学活动摘要
在新课标强调学生核心素养及新修订的《科普法》提供法律保障背景下,颐和园作为社会教育资源,需落实社会责任、充分发挥素质教育第二课堂的重要作用。北京雨燕是北京的生态符号和情感联结,其中,颐和园是北京雨燕在北京的主要聚集区,有着不同寻常的重要地位。以此为切入点开发设计《北京雨燕万里行》课程是符合科普传播需要、合理利用颐和园科普资源的重要举措。课程研发过程中,创新了诸多设计理念:模块化课程,灵活组合课程内容,高效适配教学需求;多样化IP衍生品,将“北京雨燕”打造成科普文化IP,并利用新媒体手段开发科普剧、微科普视频等形式,与课程内容相辅相成;因材施教,根据不同受众群体的需求定制课程,保证最佳接受程度与科学教育效果。最后分析多学科融合教学对于中小学生的素质教育培养的助推作用,通过课程体系中的“生态+人文+艺术”多维联结,深化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解,提高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综合素质、审美情趣与沟通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