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创新构建恐龙展馆与研学新范式——记恐龙奥秘科学馆

邢立达 (作者)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梁芷瑜 (作者)

恐龙奥秘科学馆,广西 南宁

何 关 (作者)

恐龙奥秘科学馆,广西 南宁

陈祈妍 (作者)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关键词:

博物馆创新;数字技术应用;学者企业合作;科学传播

已出版

2025-09-01

摘要

本文聚焦于中国广西南宁于 2025 年开放的恐龙奥秘科学馆(Dinosaur Odyssey Science Museum),分析其作为自然类场馆的诞生过程与核心特征,旨在为中国博物馆事业,特别是西部地区的科普场馆发展提供新思路。该馆针对西部地区科普资源不足和公众需求缺口,以提升科学站位和创新展陈为核心,采用“学者+文企联合办馆”模式,整合前沿科研成果与数字技术能力。其展陈突破传统叙事性模式,采用“幕式”手法融合“环境-动物群变迁”与“特定类群演化”线索,并广泛运用 AI、全息投影、裸眼3D、虚拟制片等逾百项数字技术(构建数字资产中枢、硬件展示系统、智能交互平台),打造沉浸式互动体验。同时,馆方针对不同年龄段观众(3-6 岁、青少年、青年、全龄段)开发了多维恐龙 IP 文化矩阵,搭建了全流程成长闭环的特色恐龙研学教学体系,延伸科普影响力。该馆在学者深度参与知识生产与转化、数字技术大幅降低展陈成本并提升传播力、以及实现低成本可复制性等方面开创了恐龙科普新范式,为中国自然类博物馆的更新与发展提供了重要借鉴。

参考文献
  • [1] Lucas, S.G., Hunt, P.A., Klein, H. (Eds). Vertebrate Ichnology: the Fossil Record of Prehistoric Behavior[B]. Elsevier, 2024. ISBN: 9780443138379.

  • [2] Xu, X., Zhou, Z., Dudley, R., Mackem, S., Chuong, C.-M., Erickson, G. M., Varricchio, D. J. An integrative approach to understanding bird origins[J]. Science 2014, 346, 1253293. DOI: https://doi.org/10.1126/science.1253293

  • [3] 邢立达. 2005. 与龙同行的岁月[J]. 博物. 7: 80-85.

  • [4] 岑汶芪. 共同创造理念下观众参与博物馆展览教育初探[J].自然科学博物馆研究. 2023, 8(3): 36-46.

  • [5] 孙淼. 西方自然历史博物馆展陈变迁 ——从以文化和艺术为主的综合性视角出发[J].自然科学博物馆研究. 2021,6(5): 18-29, 92-93.

  • [6] 周婧景, 陈雅璇, 陈若莹, 郑歌, 顾泽莹, 乔止月, 徐逸凡, 王璐. 博物馆策展与管理的新方法、新理念[J].自然科学博物馆研究. 2024, 9(4): 95-100. 124

  • [7] 范陆薇, 李富强. 从“Who Decides?”展览看全新博物馆时代观众角色的嬗变[J].自然科学博物馆研究. 2019, (4): 40-46, 93.

  • [8] 陈颖. 博物馆展览主题演绎与空间布局的关系——从体验经济的角度思考[J].科学教育与博物馆. 2016, 2(4): 274-279.

  • [9] 周海欣. 自然科学类博物馆展陈内容与形式设计探究 ——以中国古动物馆(保定自然博物馆)为例 [J].自然科学博物馆研究. 2025, (3): 86-91.

  • [10] 王军有. 面向展览新时代的跨越——新建二连浩特市恐龙博物馆的场景与多媒体应用[J]. 化石. 2017, (2): 54-60.

  • [11] 托马斯·卡皮坦尼. 澳大利亚堪培拉国家恐龙博物馆的互动教育[J].自然科学博物馆研究. 2018, 3(01): 48-50.

  • [12] 罗建华. 基于 VR 技术的虚拟恐龙博物馆交互设计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 2020, 16(13): 257-259.

  • [13] 郭哲. 行进在十字路口的科学博物馆: 《科学博物馆的幕后》中译本序. 自然科学博物馆研究. 2024, (6): 83-84.

  • [14] 中国科学技术馆主编.铺设通往科学之路——面向变革时代的中国科技馆体系[B].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北京. 2025. 184p.

  • [15] 陈雪萍. 资产的数字化革命和革命的数字资产法[J].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2023, 25(6): 119-135, 152.

  • [16] 黄鸣奋. 科幻电影创意视野下的文化产业[J].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 (1): 94-104.

  • [17] 陈倩. 新媒体时代形象 IP 的符号化传播策略探究——以“冰墩墩”为例[J]. 传媒论坛, 2022, 5(7): 20-22.[18] 梁辰, 陈勤. 故宫御猫 IP 人格化传播策略研究[J]. 北京印刷学院学报. 2023, 31(2): 29-33.

  • [19] 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 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办公室关于印发《广西研学旅行发展白皮书》的通知[Z]. 2023-12-12. http://wlt.gxzf.gov.cn/zfxxgk/fdzdgknr/tzgg/t17598462.shtml

PDF
期次
卷 1 期 1 (2025)
栏目
文章
许可证

如何引用

[1]
邢立达 等 2025. 多维创新构建恐龙展馆与研学新范式——记恐龙奥秘科学馆. 研学实践教育研究. 1, 1 (9月 2025), 118–125. DOI:https://doi.org/10.63944/c7b.ers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