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李臣之, 郑涵, 余丽. 研学旅行学习收获有多大?——基于深圳市1108名中小学生的调查[J]. 全球教育展望, 2025, 54(02): 84-98.
[2]王艳超, 闫欣彤. 研学实践赋能高校 “大思政课” 建设的逻辑理据与实践进路[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25, (03): 67-70.
[3]戴羽明. 新修统编初中历史教科书中 “研学活动”的设计功能与有效运用[J].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 2024, 25(06): 33-38.
[4]高修库, 梁美莉. 高中研学旅行课程校本化实施的探析[J]. 中国教育学刊, 2024, (S1): 37-40.
[5]徐金龙. 文旅融合背景下非遗研学旅行的育人实践探索[J]. 民俗研究, 2024, (05): 52-60+158.
[6]李芳丽. 基于核心素养的研学旅游活动课程设计探究[J]. 中国教育学刊, 2024, (09): 154. DOI: https://doi.org/10.63887/etr.2025.1.4.15
[7]邱艳. 红色研学赋能“大思政课”的价值意蕴及实践理路[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24, (14): 69-71.
[8]王兆峰, 陈勤昌. 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红色研学旅行的逻辑理路与铸魂育人机制[J].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 48(03): 85-90.
[9]聂勇浩, 易慧慧, 包惠敏. 红色研学视角下的红色档案资源开发利用策略[J]. 档案学研究, 2024, (02): 91-98.
[10]蔡蓉, 莫岳云.《红色印记》: 融媒体背景下青少年在线红色研学的路径探究[J]. 传媒, 2023, (24): 82-84.
[11]李先跃, 张丽萍. 全域研学的理论基础、发展理念与实践研究[J]. 经济地理, 2022, 42(08): 232-239.
[12]陈东军, 谢红彬. 我国研学旅游发展与研究进展[J]. 世界地理研究, 2020, 29(03): 598-607.
[13]董艳, 和静宇,王晶. 项目式学习:突破研学旅行困境之剑[J]. 教育科学研究, 2019, (11): 58-63.
[14]殷世东, 汤碧枝. 研学旅行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提升[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 (02): 155-161.
[15]殷世东, 程静. 中小学研学旅行课程化的价值意蕴与实践路径[J]. 课程. 教材. 教法, 2018, 38(04): 116-120+115.
[16]吴支奎, 杨洁. 研学旅行: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路径[J]. 课程.教材.教法, 2018, 38(04): 126-130.
[17]杨晓. 研学旅行的内涵、类型与实施策略[J]. 课程. 教材. 教法, 2018, 38(04): 131-135.
[18]刘璐,曾素林. 国外中小学研学旅行课程实施的模式、特点及启示[J].课程.教材.教法,2018,38(04):136-140.
[19]王润, 张增田. 研学旅行: 价值取向与问题透视[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7, 19(06): 90-95.
[20]陈光春. 论研学旅行[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7, 19(03): 37-40.